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敏 北京報道
近期,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分別發布了2023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兩家公司均錄得業績穩步增長。
其中,中國中鐵營業收入8829.18億元,同比增長4.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0.12億元,同比增長4.37%。中國鐵建營業收入8064.63億元,同比增長1.01%;歸母凈利潤194.2億元,同比增長3.47%。
作為鐵路基建領域的兩大巨頭,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在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同時還覆蓋房地產開發、設計咨詢、資產經營等諸多相關業務領域。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基建等相關領域投資項目的增多,兩家公司的訂單量不斷增多,業績也穩步增長。
但進入2023年,兩家公司的新增訂單量出現了少見的下滑。11月1日,面對投資者的疑問,公司管理層回應稱,PPP項目庫暫停入庫、部分區域投資意愿不足成為主因。
新增訂單承壓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中鐵新簽合同額約為1.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1%;中國鐵建新簽合同額為1.8萬億元,同比下降3.12%。而去年同期,兩家公司的新簽合同分別增長35.2%和17.71%。
具體來看,資產運營類業務受影響較大。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中鐵的資產經營業務新簽訂單925.5億元,同比下降超過六成。同期,中國鐵建的資產運營業務新簽訂單2118.5億元,同比降幅超過四成,成為降幅最大的業務。
對于兩家公司來說,資產運營類項目是以“投建營”的方式獲得項目并取得特許經營權,在特許經營期內提供運營維護及資產經營。其中,PPP和基礎設施REITs是常用的工具。
11月1日,有投資者在上證路演中心對訂單量的下降向管理層提問。中國鐵建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建平表示,該情況是受財政部PPP項目庫暫停入庫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公司內部也加強了訂單質量的管控。
中國中鐵執行董事、總裁陳文健則指出四點原因:主要原因是受國家政策調整影響,一段時期內PPP項目的前期工作和招標采購有所放緩;二是國家持續加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管控力度,部分區域投資意愿不足;三是國資委進一步加強基金工具管控,公司為保證投資項目質量,謹慎選擇新的投資項目。四是去年同期新簽訂單同比基數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受部分區域投資意愿不足影響,中國中鐵重點培育的水利水電、清潔能源、生態環保、機場航道、城市運營等新興業務的訂單也有四成的降幅。這也使得中國中鐵的訂單量僅完成了年度目標的60%,全年目標岌岌可危。
事實上,監管部門加強對PPP項目的監管,對不少基建公司的新增業務都帶來了影響。
去年11月, 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規范發展、陽光運行的通知》,強化對PPP項目的入庫審核。受此影響,2023年以來,各地的PPP項目基本停擺,很多已定招標時間表的PPP項目遭遇推遲或暫緩,新項目的策劃和啟動也明顯減少。
但對于兩家公司來說,新的增長點并不缺乏。一方面,在近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兩家公司均有新訂單的簽署;另一方面,今年第四季度,中央增發1萬億元特別國債,并將帶來積極財政效應和產業投資機會。兩家公司都表示,將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天風證券表示,兩家公司的在手訂單均較為充裕,有望給后續收入增長及業績釋放提供較好支撐。
房地產仍有拖累
近年來,房地產業進入深度調整周期,行業利潤率明顯下滑。作為對利潤有著中央貢獻的業務板塊,房地產業務也給兩家公司的業績帶來一定的影響。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中鐵的房地產業務實現營收252.45億元,同比下降26.2%。相比之下,基建、設計咨詢、裝備制造等業務的營收均為正增長。同期,房地產開發業務的毛利率為13.02%,同比略有增長。
今年上半年,中國中鐵的房地產業務營收規模便下滑超過一成,毛利率雖有小幅回升,但總體仍然呈下滑態勢,這也影響了公司整體的業績表現。
相比之下,中國鐵建并未公布房地產業務的單項業績表現。但多家機構的報告指出,近年來地產業務帶來的壓力仍然體現在財報中,表現為營收和利潤率承壓。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兩家公司的房地產銷售規模均有所增長。其中,中國中鐵的簽約金額為470.3億元,同比增長14.3%。中國鐵建的合同銷售額為747.4億元,同比增長10.47%。在某機構的房地產銷售排行榜中,兩家公司的分別位列第24位、第16位。
但由于新增土儲的不足,房地產業務的后發動力不足,恐將繼續給公司業績帶來影響。前三季度,中國中鐵新增土地儲備僅30.3萬平方米,同比降幅達64%。中國鐵建的新增土儲面積146.43萬平方米,降幅為38%。
天風證券指出,考慮到公司地產業務延續承壓或拖累業績,繼續下調對中國鐵建的業績預測,預計今后三年(2023年到2025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1億元、319億元、356億元。
某房地產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房地產業進入調整期,地產業務給兩家公司帶來的營收、利潤壓力,未來或將持續。
但短期來看,維持現金流才是重點。今年前三季度,兩家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均表現出凈流出狀態,且流出規模加大。
對此,中國鐵建總會計師朱宏標解釋稱,一方面受建筑行業周期性影響,前三季度回款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支持民營企業政策,加快對中小企業及民營企業材料、設備款項及農民工工資的支付。
分析人士指出,年末是建筑行業收取賬款、充盈經營性現金流的高峰期。若項目結算和款項催收較為順利,兩家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或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