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實習生范雯軒 上海報道 罕見病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巨大的挑戰。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2022中國罕見病行業趨勢觀察報告》顯示,全球目前已知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全球罕見病患者已超過3億,其中我國大約有2000萬患者在與罕見病作斗爭。
當前,罕見病被認為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患者個人問題,它是整個社會、民生的問題,推動罕見病國際化醫學研究也成為重要方向。近日,在剛剛結束的第21屆亞洲和大洋洲神經肌病中心年會(AOMC)上,首次以壁報形式分享了從1995至2023近30年間關于SMA領域的研究趨勢和治療策略的文獻計量學研究結果,基于此項研究的深刻洞察也將為未來我國SMA領域的診療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
針對這一研究情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醫學遺傳科和罕見病診治中心主任吳志英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國內SMA的研究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一方面,中國在SMA治療藥物的研究上起步比較晚,尤其在一些比較新的治療領域,如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更是比國際先進水平緩慢不少。因此,目前我們的藥物臨床試驗,多數是一期或二期的臨床試驗,不能反映出比較全面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情況;另一方面,國內的一些臨床研究設計,還是比較缺乏科學的研究設計。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的方法也不夠嚴謹,經常會缺乏多中心、雙盲,以及安慰劑對照等方法控制偏差。當然,這種現象應該說不單單是SMA這個疾病,實際上,國內對一些臨床試驗的設計,在很多疾病上多多少少都會有這些方面的缺陷?!眳侵居⒔淌谡f。
這也意味著,我國在推動SMA疾病診治工作層面,仍有諸多問題待解決。
醫學研究水平待提高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脊髓性肌萎縮癥(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患者群體預估為2.3萬人左右,其中青少年和成年人患者約占80%以上。而不同于兒童患者,青少年和成人在臨床上的嚴重程度區分更大,疾病的過程更長,差異也更加明顯,治療難度更大,相關研究也更少。因此,SMA在我國的研究現狀和診斷能力急需進一步推進和提升。
SMA是一種起源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罕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常常表現為進行性的肌無力、肌萎縮,全年齡段人群均有可能發病。作為一種致殘、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它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但是近幾年來,國家積極引進以諾西那生為例的創新疾病修正治療藥物,優化醫保政策,不斷提高多學科綜合管理水平,我國SMA患者的生存期顯著延長,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高。
吳志英教授指出,最新的研究將文獻計量學應用到了SMA的研究中,這也是由于SMA這個病是一種罕見病,應該說它是臨床異質性比較高的一種疾病,不同年齡段起病的患者,臨床表現非常不一樣。
“因此,用文獻計量學研究SMA可以更好地囊括最近三十年來有關SMA領域的一些研究,從而去了解關于這個疾病的最主要的挑戰在哪里,還有它的研究熱點在什么地方、研究趨勢在哪些地方。國際相比,我們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眳侵居⒔淌谡f。
那么,如何提高國內臨床醫學研究的水平?吳志英教授表示主要分三個層面:
一是,加強科研團隊的建設。中國要建立具有專業技能的研究團隊,并且加強跨學科的合作;
二是,加強科研團隊要加強數據管理,以及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要規范化和科學化;
三是,要加強質量的控制,控制好質量可以確保整個研究過程科學化、規范化和公正化;
四是,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國際臨床醫學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可以幫助國內臨床專家更加了解國際上最新的一些研究進展,讓國內的臨床醫學研究更符合國際的標準和需求,可以讓國內的臨床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上好的雜志。
實際上,吳志英教授在完成這個SMA研究時也發現,目前國際前沿的SMA研究結果除了可以幫助國內的醫生或者研究者提升診斷水平,隨著近幾年來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SMA疾病的診療技術也穩步提升。目前對SMA的診斷可以用多種的手段來獲得診斷,一代、二代、三代測序技術、熒光定量PCR技術和MLPA技術等技術的出現已經可以覆蓋在各種臨床場景上。
“也就是說SMA患者可能在不同的醫院進行基因診斷,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如熒光定量PCR進行診斷,也可以用很復雜的技術如三代測序技術進行診斷。在覆蓋不同的臨床場景后,我們就會發現SMA的診斷現在是越來越快,也越來越早?!眳侵居⒔淌谡f。
解決患者診治難題
除了診斷,治療問題也不容忽視。
從全球的范圍來看,目前僅有5%罕見病存在有效治療方法,即使已存在治療方法的罕見病藥物價格也十分昂貴,一般患者很難負擔。罕見病治療難題無疑給患者和家庭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經濟壓力。
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和罕見病相關的政策,鼓勵罕見病藥物的引進、研發和生產,并加快罕見病藥物的注冊審評審批。罕見病藥物在我國上市數量逐年提升,部分藥物甚至可以實現全球同步上市,這意味著罕見病患者有更多藥物可用。根據沙利文統計,目前已有103種罕見病藥物上市,涉及47種罕見病。
針對目前我國SMA患者真實世界獲益的情況,吳志英教授進一步表示,目前從治療獲益層面來看,自從2021年首個SMA的治療藥物諾西那生納入醫保,SMA患者治療的可及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皩嶋H上自2016年起,SMA患者治療出現了分水嶺,SMA領域出現了有效的治療藥物。既往,SMA患者無藥可用?!眳侵居⒔淌谡f。
在德國的一項研究中顯示,年齡在16到65歲這個年齡段的SMA患者,在接受諾西那生治療14個月以后,有96%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或者穩定。另外,部分患者的6分鐘步行試驗可以增加。據30項真實世界研究的薈萃研究結果顯示,諾西那生是可以顯著改善2型和3型SMA患者的運動功能的。即對于年齡比較大的青少年或者成人起病的患者,也是可以改善運動功能。最新的一項波蘭的真實世界研究也顯示,對SMA成人和大齡兒童患者,諾西那生同樣可以起作用。
世界上現已確認的罕見病至少超7000種,約80%由遺傳缺陷引起,其中僅有大約5%具備有效治療的藥物。和絕大多數“無藥可治”的罕見病相比,SMA患者已有了更多的希望。
“作為臨床醫生,我們期待能出一款藥物直接徹底地解決患者的需求。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SMA篩查、診斷能力均不弱。但是未來是不是能有一款基因編輯藥物,直接把那兩個點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堿基替換或者修復?!眳侵居⒔淌趶娬{,“如果有這樣的藥物則意味著患者可以完成一次性治療。這也是未來臨床需要解決及瞄準的關鍵問題”。
除了治療,罕見病保障不足一直被關注。隨著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并且最近幾年對罕見病藥物越來越開放和包容,沙利文進一步梳理指出,目前已有73種藥物納入醫保,涉及31種罕見病。除國家醫保外,目前罕見病患者還可通過補充醫療保險(專項基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普惠型補充商業健康保險、民間慈善捐助等途徑減輕治療的經濟負擔。
如此,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罕見病需要各方協作,特別是在目前中國罕見病事業正駛入快車道,隨著越來越多的治療藥物進入中國,如何打通患者用藥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患者保障問題也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