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國家外匯局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但也指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因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人民銀行在傳達會議精神時也將此作為重點,要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具體部署中,人民銀行重申了金融工作會議的提法,包括“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功能,更好支持科技創新、民營小微、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等,展現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的重點。
其一,政策將兼顧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與主要著眼于熨平短期經濟波動的“逆周期調節”相比,“跨周期調節”顯然有更為長遠且綜合的考量,它需要兼顧多個經濟周期,主要著眼于經濟的長期健康運行與穩定增長,力圖解決產業結構調整、人口老齡化、系統性風險等長期問題,因此也必然涉及到與其他政策工具的關聯配合。
從近年來的貨幣政策實踐看,人民銀行會根據周期波動和調控需要,對逆周期調節進行調整甚至取舍,但跨周期調節的提法始終不變。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預計還將兼顧這兩種調節方式,“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
其二,政策將兼顧總量和結構功能。與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系”相比,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則要求“加強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
總量方面,預計將繼續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切實降低融資成本;結構方面,將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企業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持續優化信貸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三,將注重“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近幾年來,為加強對重點領域的支持,人民銀行創設了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截至6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6.9萬億元,約占人民銀行總資產的16%。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于“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的要求,表明中央對于這種結構性調控的方式持肯定態度,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將會推出新的政策工具,這些工具在調控中也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在具體工作方面,人民銀行還專門提到房地產領域,要求“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支持‘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三大工程’,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房地產風險是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之一,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需求是緩解企業償債燃眉之急、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關鍵突破口,而支持“三大工程”建設則是帶動市場預期改善、促進市場筑底企穩的主要支撐點。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同樣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