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實習生武佳穎 北京報道
11月2日下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北京舉行宏觀政策季度報告發布會。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發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CF40宏觀政策報告,題為《如何在短期內擴大消費》。報告基于分析宏觀形勢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更好、更快地提振城鎮居民的消費,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郭凱、CF40學術委員、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對此展開交流。
報告指出,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低通脹、勞動力市場壓力和較低的融資需求表現都指向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仍是需求不足。其中消費增速的下降主要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下和居民消費支出傾向下降的影響;投資需求則主要受房地產以及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制約。張斌總結道:“總體而言,我們對目前經濟的看法是經濟是在復蘇,復蘇力度比較弱,很大的問題是我們名義GDP增長速度還是偏低?!?/p>
展望未來經濟的運行走勢,張斌認為主要涉及四方風險:一是在房地產企業現金流持續惡化下,部分頭部企業暴雷的風險;二是由此導致的四季度土地收入下降,會進一步拉低廣義財政支出,對總需求形成拖累;三是廣義信貸和總需求的進一步減速,對經濟帶來下行壓力;四是新的地緣政治沖突。
報告提出三點政策建議。首先是增加公共投資支出,完成年初制定的預算支出目標;其次,降低政策利率,引導真實利率下行和市場的自發需求上升;最后,供求兩端同時發力穩定房地產市場,例如在需求端取消限購,降低住房抵押貸款利率等措施,在供給端,加快房地產企業重組,保證房地產企業現金流,為其融資增信。
具體到如何在短期內擴大消費,張斌認為,當前我國消費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在于需求,而不在于供給。張斌指出,疫情暴發以后,居民消費增速大幅下降,疫情過后的消費恢復也相對疲弱。消費增速的大幅減弱難以歸咎為疫情之前存在的諸多舊的結構性原因。
“這里把消費增速的下降分解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和消費傾向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大部分來自于全社會金融資產增速的下降,或者說來自于廣義信貸增速下降。給定信貸水平上的支出水平盡管也有下降,但是下降速度較疫情前相比更低而不是更高?!睆埍蟊硎?。
綜合來看,針對擴大消費,報告給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議。首先是政策利率充分下降;其次是通過擴大政府債務,提高全社會金融資產,進而提高全社會收入;第三是通過增加信貸,增加名義收入。
“疫情過后,消費場景限制對消費的制約消失,短期內恢復消費增長的最重要依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廣義信貸增長,帶動全社會金融資產增長,讓居民、企業和政府口袋里有錢;二是給定居民、企業和政府持有的金融資產,消費和投資的支出傾向提高??紤]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社會總收入中的比重相對穩定,做到以上兩點,才能通過提高總支出提高總收入,進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眻蟾鎸懙?。
張斌解釋稱,在總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不存在政府增加公共投資擠占私人部門投資的擔心,政府擴大投資更多是一種對穩定總需求和宏觀經濟穩定的補充作用?!皩τ诶习傩斩?,穩定總需求環境對他們的收入分配也是有改善作用的?!睆埍蟊硎?。
在主題交流環節,郭凱表示消費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對于保持中國經濟穩定增長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變量。他贊同當前遏制消費最主要的因素是來自需求不足的觀點,他認為與消費相關的許多因素都值得進一步關注,包括當期收入、對未來收入預期、收入預期確定性、商品價格走勢、利率水平以及消費的可獲得性等。
郭凱表示,貨幣政策在目前這段時間內應該瞄準一個相對溫和通脹的目標,財政政策則可以在增加當前和未來收入預期角度來發力,“政策和制度確定性來穩定整個社會預期也很關鍵?!惫鶆P進一步建議,我國可以參考施行“負個人所得稅”政策,對個稅起征點和個人實際收入之間的差額設置稅率,以此對低收入人群進行補貼。這一政策既有針對性,又避免了“隨機發錢養懶人”,還有利于創造就業和擴大稅基。
最后,高善文表達了對經濟恢復的展望,他分析稱,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非常突出特點是在低碳經濟領域,包括光伏、儲能和新能源車等投資活動總體增長比較高,但在政府基建房地產領域存在一些壓力,“但消費活動經歷的自發恢復看起來是可持續的,隨著四季度政府進一步支持性政策落地,對經濟恢復毫無疑問會起到進一步的支持作用?!?/p>